“要保證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進行監管到位,遠比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監管復雜得多。在城鎮污水處理廠安裝自動監控系統,可以坐在辦公室就把設施運行、水質達標等看得一清兩楚,而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小而散,很多屬于地埋式工程,所以一定要到現場檢查。”記者在常州市武進區采訪時,主管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監督考核的武進區農業局生態科長周明深有體會地說。
目前,對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狀況的監管,太湖流域各地早已有了成熟的做法。那么,對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如何監管到位,確保設施正常運行?周明說,我們確實花了不少精力,現在終于探索出了一套很有成效的辦法。過去,由于監管不到位,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運轉率僅為22%。而現在經過嚴格監管,已上升到了93%。
采用5種生態處理模式
地處太湖上游的武進區,所承擔的治太任務十分繁重。全流域共有15條主要入湖河流,武進區境內就占了3條。為了實現“清水遍地流”,在治太攻堅戰中,武進市率先啟動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實現了15個鎮區污水處理廠建設與運營的全覆蓋。
2008年,武進區開始把治太的目光盯在廣大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上。面對農村自然村落分散、農民們每天所排放的生活污水量不大、集中處理又特別困難等問題,武進區結合農村特點,推出了量體裁衣的治污思路:把雪東、雅浦、南山3個村作為首批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工程的示范點,分別采用無動力或少動力、無管網或少管網、低運行成本這3種生態處理技術進行試點,然后再準備在全區各個村莊推開。
在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中,武進區還確定了“三優先”原則:太湖一級保護區優先,漕橋河、太滆運河、武進港等主要入湖河流兩岸優先和保留的自然村莊優先的原則。在示范工程建設中,又堅持做到“三選擇”:即因地制宜選擇處理模式,力求做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與村莊的自然條件相結合;在條件較好、有典型代表的自然村落建點時,選擇無動力或少動力、無管網或少管網、低運行成本的生態處理模式;根據各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排放量和自然環境條件,選擇生活污水收集和景觀美化相結合的方式,力爭把處理裝置的場地做成景觀式、花園式的觀光點。
截至目前,武進區已建成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達386套,主要采用海沃特復合生物濾池+人工濕地、一體化設備+人工濕地、生物膜好氧濾池+人工濕地、人工智能集成污水處理箱+人工濕地5種處理模式,每套裝置日處理規模為幾十噸至幾百噸,處理后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一級B標準。這些裝置共涉及15個鎮、370個自然村,覆蓋人口約12.8萬人,日處理污水約1.11萬噸,每年至少可以削減化學需氧量1370噸、氨氮82噸、總磷11.5噸、總氮142噸。
分散式設施管護到位
截至今年5月,武進區已在廣大農村建成386套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那么,運營公司如何管護到位?
常州綠順環境公司總經理朱希勤介紹說,他所在的公司原在上海,2008年開始在武進建設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現已建成80多套。自從武進推出了“誰建設、誰管護”規定后,他把公司遷到常州。
目前,朱希勤把80多套裝置管護工作劃分成3個片區,配備了3輛管護車,有9個人專職做管護工作,每個星期都要分片把80多套裝置現場管護一遍。
“這些管護人員管護工作是否到位,每套裝置是否用心去管護,我們都能從智能手機里調出來。”朱希勤說。同時,公司還配備了3名專職監管員,發現管護現場出現問題,馬上通過智能手機互通情況。
今年4月上旬,專職監管員現場發現,位于遙觀鎮的一套裝置突然停運,馬上通報給這個片區的管護員,僅過半個小時,管護員就趕到現場查清原因,原來是附近的挖掘機將電路掘斷。
常州龍盛環保公司總經理嵇仁祥說,我們對監管工作提出了增加巡查頻率、加大處罰力度的要求。每兩天就抽查一次,凡是三級監管人員發現的問題,只要扣除我們公司的管護費用,我們均從相關管護人員的工資中全額直接扣除。在2010年的一次抽查中,公司一次被扣除3000元管護費,我們順藤摸瓜直接從兩名管護人員當月工資中扣除了這筆費用。只有嚴厲的處罰措施,才能保證管護工作做到位。
您當前位置:菏澤潤通環?萍加邢薰 >> 新聞資訊 >>
新聞資訊
農村污水處理 連鎖監管方式提高運轉率
添加日期:2013年06月30日 點擊:次